最近,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應該是“我還應該繼續投資嗎?”,因此我們想和大家講解一些投資原則,以及如何在市場波動時“保持投資”。
今天就略說一下綿花糖、理財和實驗之間的關係吧!
早在1960年代,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華特・米歇爾(Walter.Mischel)進行了一項關於延遲享樂的實驗,而又因為實驗中使用綿花糖而被稱之為綿花糖實驗。
實驗的設計相當精妙,先邀請4-6歲的小朋友為實驗對象,讓他們坐在一張只放有綿花糖的檯前,然後,實驗人員告知他們可以把綿花糖吃掉,但若他們能耐心等待,待實驗人員在15分鐘後回來才吃的話,便可獲得多一粒綿花糖作為獎勵。
今天開始免費使用Mellow(iOS 版本 | Android 版本),輕鬆管理小孩零用錢!
今天開始免費使用Mellow(iOS 版本 | Android 版本),輕鬆管理小孩零用錢!
首先,我們先回歸到實驗之時,從上述小朋友對綿花糖的反應而言,其實他們其非不願意抗拒其引誘,而是方法做錯了。從片段中可見,有些失敗的小朋友在苦苦等待之時,他們儘管內心不斷掙扎,但眼睛依加牢牢地盯著獵物,之後更是把綿花糖拿起,用指尖感受著它的柔軟,然後,便摳下一點點,嘗一嘗甜頭,最後便將其整個嚥。
整個個片段都使人想起《魔戒》中,當魔戒展現於人前時,人們對其注視,走近,戴上的過程。然而,實驗-電影-人生也是一體。現實中,錢其實也就如魔戒一樣令人心心念念。
由此,成功延遲享樂的小朋友「別頭、捂臉」等「眼不見為淨」的妙法(魔戒中亦然)其實亦值得我們效法。
Mellow就為大家提供一個給錢予小朋友的平台,協助大家帶領小朋友「延遲享樂」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可以將小朋友的錢,從手頭上的「金碧輝煌」,轉化成手機內的一個個數字──電子錢包,而這種方法已在澳洲普遍使用──越來越多家長不以現金形式給予小朋友零用錢,而是循禮物卡、儲值卡等電子貨幣的形式給予其零用錢。而Mellow不單止可做到以上功能,更能在App內關注小朋友的錢用在何處。
What to read next
【理財教育】學校沒有說和沒有教的事
8 月 23, 2019 無評論
不知不覺,又到了暑假的尾聲,十天之後就係小朋友要日日執書包上學的日子。提及學校,不知大家有否聽聞學校裡不能說的秘密呢?
【理財教育】淺談「窮爸爸·富爸爸」中的理財觀念
9 月 6, 2019 無評論
每次路過書局,總會看見門口羅列著一系列的理財書籍,例如「XXX的X堂理財課」等,可見理財在香港人「眼」中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