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糖先生
【停課不停學系列】如何在家中用理財教數理?

繼延長農曆新年假期後延至3月2日復課後,2月13日再宣布全港學校繼續停課,不早於3月16日復課,以避免肺炎病毒在校園傳播,保障學生健康。儘管老師已經加大功課量,但小朋友繼續留在家中,永遠仿佛無所事事般。
由此,我們不如乘著小朋友久留家中的良機,向他們多多灌輸理財知識。當然,在一番教導之後,亦應該給小朋友一些小測驗,以檢定他們能否吸收。
首先,理財第一步是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。財務狀況總體上可分為收入、支出和儲蓄。這對小朋友而言是比較好掌握的,他們主要的收入應皆是由家長給予的,其形式例如零用錢或有償家務等;而支出上,則有例如零食、文具等;儲蓄上,可能有家長為小朋友儲下的存款、或是小朋友自行儲下的款項等等。

有了以上三項後,便可以得知小朋友基本上每月(或星期)花費多少,就為之「超支」。但若各位發現小朋友在沒有儲蓄的情況下,竟亦能「無中生有」地「超支」,則要留意一下小朋友的額外收入源:例如「自動增值」的八達通,或者來自父親或母親的「私人醒」。(這視乎家中是那一位家長給零用錢,若是母親負責給予零用錢,小朋友則有可能會在財政緊絀時向不甚知情的父親;反之父親給零用錢,則可能會找母親補貼。)
之後,家長可以與小朋友一起訂立一個儲蓄計劃。按著小朋友的目標──可以是單純地儲夠某個金額,亦可以是為了一樣心頭好,或興趣──而訂立長、中、短期三個儲蓄計劃。分三期是為免小朋友的儲蓄目標過於簡單,而最後淪為突發的一次性理財;同時,避免任務要求過高,而使小朋友在曠日持久的等待中失去動力,提供不到足夠的反饋,而令理財大計無疾而終。

由此,大家可以在手機中下載Mellow,然後按著App內的教學一步步創建屬於自己的「家長帳戶」和屬於小朋友的「子女帳戶」。然後,大家在「儲蓄」版面中,可以為子女訂立多個儲蓄目標。藉此,大家便可以將擬定好的長中短三期目標輸入。此後,便可以查看小朋友每星期儲蓄的金額、進行中和已完成的目標。
若見小朋友已然努力蓄錢,便仍與目標失之交臂的話。大家亦可以在「收入」中,新增一些任務讓小朋友完成,並給予他們應得的獎勵,以令他們得以完成儲蓄計劃。